环保部石效卷“数”说“水十条”,90分钟详解说了啥?
在北京友谊宾馆嘉宾楼五号会议室内,80多位环保企业代表正聚精会神的聆听一堂生动的《水十条》解读课,坐在会场左侧正中间的就是这堂课的主讲人环保部污染防治司饮用水处处长石效卷,她正一边讲解一边细心地为听者展示着她认真准备的演讲PPT。这是4月22日E20环境平台举办的“第56期环境战略沙龙”现场,本期沙龙聚焦《水十条》。
早在《水十条》还未正式发布前,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司长赵英民就表示,产业是让政策落地的重要力量,文件发布后,希望与产业界展开一次深入的交流。《水十条》出台后,环保部特别向全国人大委员会做了一次汇报,此次沙龙是继其之后的第二次专题沟通。
石效卷表示,此次是受赵英民司长委托与环保部环境规划院战略规划部副主任逯元堂一同出席56期环境战略沙龙,面对面与产业界朋友深入交流。她本人曾参与了《水十条》起草的全过程,对《水十条》的解读有着更深入的视角。她说,“我十分重视与产业的沟通和交流,这次是带着任务来的,来之前也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仅演讲所用的PPT就有50多页,她从《水十条》背后的故事谈起,剖析了《水十条》中体现的四个层面内容,以及六大亮点,整个解读近1个半小时,深入而细致。主持人E20环境平台高级合伙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主编成卫东评价她的解读有感染力、有逻辑性,让人很振奋。
前篇:“数”说“水十条”背后的故事
两年,30次易稿,征求34个相关部门意见
从2013年4月到今年4月16日,《水十条》经历了整整两年才向社会正式发布。4次征求相关部门、2次征求省级人民政府意见,30次易稿,10余次召开座谈会、开展专题调研,共征求34个相关部门意见,涉及15个牵头部门,明确75项部门责任,其中有36项由环保部负责和牵头,共联合12个部门上报国务院。
石效卷回忆说,这其中的每一行、每一句、每一字都经过严格的把关和推敲,背后是所有参与起草团队的辛勤和汗水。一个特别的细节是在领导的办公室,每次在纸质文件修改后的橡皮擦碎屑都有满满的一桌子。
加班200多天,吃了2500份盒饭
两年来,除了去现场调研,在机关工作的时间,从办公室到单位食堂“两点一线”成了参与《水十条》起草工作人员的工作常态,经常忙到连食堂都来不及去,盒饭就成了十几个核心起草人员的常用工作餐。据统计,这期间,他们吃了近2万元的盒饭(8元/盒),计算下来就是两年中有200多天在加班,吃了大约2500份盒饭。石效卷笑言,现在看到盒饭的盒就已经饱了。
石效卷处长列举的这些数字,虽然轻描淡写却让人如临其境,感受到《水十条》产出的艰辛和工作人员的努力。
两次专题研究,最高会议审议
在石效卷看来,《水十条》真正凝聚了党中央国务院的指导,凝聚了各地、各部门的集体智慧、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同时也凝聚了全国人大的关心。张高丽副总理就曾主持过两次专题研究。还需要重点强调的是,与之前其他规划不同,《水十条》的审议程序也更“高大上”,不仅上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而且最终上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三大篇章解读,第一时间发布
更值得为《水十条》点赞的是,4月16日文件发布当天,环保部就在官网头条推出文章,从“管理篇”、“技术篇”和“国外案例”三部分,对《水十条》进行了全面的解析。
石效卷感叹,这次“水十条”的发布和解析真是毫无保留,在第一时间,不分内媒、外媒,不分专业和公众,一视同仁,最大程度体现了政府公开、透明、务实的作风,强调水环境保护是政府、行业和公众共同的责任,鼓励公众参与进来,让公众监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篇:从“头”到“脚”看看“水十条”的风采
汇聚了众多汗水、牵动着万众期待的《水十条》到底包含了哪些内容?
主干:238项措施+16字原则+16字创新机制+6字方针
总体概括起来《水十条》包括10条、35款、76段、238项措施。以问题导向的思路确立238项措施,包括65项水环境质量改善措施,55项水生态修复保护措施,48项环境隐患防范措施,70项综合保障措施。
16字原则: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 。石效卷介绍,明确提出节水即减污,《水十条》有28处提到节水,对节水问题做了系统部署,意味着要用系统思维统筹水的全过程治理,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推进粗放式用水向集约式用水转变,像抓节能减排一样抓好节水工作。两手发力,强调的是政府和市场两只手。水治理是政府职责,同时要利用水权水价等市场手段配置水资源,让政府和市场两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16字创新机制: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这16个字构成了水污染防治的新机制。
6字方针:安全、清洁、健康 。确保生产、生态、生活安全,做到无漂浮物、无垃圾、无污染,强调人体健康和生态健康。
四肢:目标+任务+措施+保障
以上诸多数字从总体上涵盖了《水十条》的精华,石效卷从目标层、任务层、措施层、保障层四大板块,细致解析了《水十条》的主要内容,真正让《水十条》一目了然。
目标层。《水十条》确立的目标实际上就是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到2020年实现水环境质量阶段性改善。第二阶段,到2030年实现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第三阶段,到2050年争取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石效卷总结,设定目标中也包括了重点流域、黑臭水体、饮用水、地下水、近岸海域、重点区域水体等主要指标,原则上要确保目标可操作、可实现、可考核。第一阶段目标较详尽,第二阶段做到对应指标值的提升,如 2020年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达70%以上,到2030年争取达到75%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的黑臭水体控制10%以内,2030年实现总体上消除。第三阶段实际上是一个美好的展望,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衔接,真正解决百姓关心的问题。石效卷满怀信心,她说,要完成这些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既要打好短期内的攻坚战,彰显成效,又要打好持久战,要有耐心、有定力,解决好我国的环境问题。最后她深情地说,到本世纪中叶,第三阶段的目标全面实现的时候,在座的各位都已经八九十岁了,但大家会对我们这一代人的付出感到欣慰。
任务层。石效卷表示,要借用赵英民司长曾提出的一个公式,来解析《水十条》制定任务的逻辑思维:水环境质量改善= 污染物排放量/环境容量。解决环境问题一定要分子、分母一起考虑,所以把源控制住了、结构调整了还要考虑水资源本身的问题。
在35款中,将污染源控制、污染物排放控制作为开篇第一条,把从源头降低污染物排放量,作为工作的基础和首要任务。对工业、城镇生活、农业农村和流动源污染防治提出明确要求。在第二条5-7款中,提出要以水污染防治倒逼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在产业结构上,要淘汰落后产能,严格环境准入。空间布局上要严格以水定城、定地、定人、定产,从循环发展角度,对工业水循环、再生水利用、海水利用等也做了明确规定。在第三条中,从水资源本身出发,提出要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提出严控用水总量,科学保护调度,提高用水效率。
措施层。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破解环境瓶颈制约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强化科技创新、完善市场机制、严格执法监管、加强环境管理等措施要求。
石效卷分享说,《水十条》把科技创新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提出要推广示范适用技术,攻关研发前瞻技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而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来讲应该是最解渴的。同时《水十条》中也提到理顺价格税费、建立激励机制等话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政策培育市场,以市场驱动治理。
《水十条》的落实,必须要靠严格执法监管。此外还要加强环境管理,围绕水环境质量改善核心,稳步推进环境管理战略转型。
保障层。目标、任务、措施确定之后,如何保障实施?首先要落实政府、部门、企业各方的责任,并严格目标考核任务。石效卷透露,《水十条》发布的后续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目前已着手起草相关的责任办法。以此为基础,将构建全民行动格局“节水洁水人人有责”的行为准则,强化社会监督和信息的公开,发动全民参与到《水十条》的落实过程当中。
终篇:6句话告诉你水十条“亮”在哪里
石效卷用六句话概括了《水十条》究竟“亮”在哪里,并做了详解。听完石处长的介绍,很多企业家表示,视野大开,感受到《水十条》确实打开了产业的天花板,未来前景让人振奋。
第一句话:助推经济稳步增长。
石效卷在总结《水十条》亮点时,明确将助推经济稳步增长列在首位。她指出,《水十条》的实施可拉动GDP增长约5.7 万亿,可使服务业占GDP比重增加2.3% ,预计累计增加非农就业约390万人。将直接带动市场空间的增加,在保障措施到位的基础上,工业废水、提标改造、污泥、农村污水处理等市场都将释放巨大市场空间。
第二句话:推进水环境管理战略转型。
《水十条》对水环境治理目标的制定较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之前强调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现在考虑要全面改善环境质量;从单一控制到现在综合协同控制;从粗放型到精细化、专业化;从规划考核到一岗双责,终身追究。
第三句话:突出系统治理。
强调要抓好重点污染物、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在《水十条》中提出了地表水和地下水协同控制的水污染防治措施,同时协同考虑了淡水和海水、好水和差水。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从而全面推进山水林田湖保护、治理和修复。
第四句话:深化改革创新。
《水十条》提出了238项具体措施 ,其中包括了136项改进强化措施,如提高污水处理标准;12项研究探索性措施,如建立国家环境监察专员制度;90项改革创新措施,如实施“红黄牌”管理对超标和超总量的企业予以“黄牌”警示,一律限制生产或停产整治;对整治仍不能达到要求且情节严重的企业予以“红牌”处罚。此外,创新措施中也涉及了整治城市黑臭水体以及公开饮水安全信息等内容。
第五句话:推进依法治国。
《水十条》是继环保法之后,国务院今年发布的又一重大政策文件,将两者对比发现,政府责任、公民权利、违法排污以及环境管理等很多内容都是一一对应的。对企业,环境守法是底线;对政府,改善生态环境是责任;对公众,监督和参与治污是权利和义务。新修订实施的《环境保护法》及其配套法规规范,全方位解决法治偏软、制度偏松等问题。如何贯彻依法治国战略,依法保护水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
第六句话:注重责任落实。
强化地方政府责任、加强部门协调联动、落实企业责任、强化公众责任等都是对责任落实的具体体现。
《水十条》描绘了产业发展的宏图,是美丽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更好落实,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